精彩导读
热点信息

校服十年:双政同频共振落地,见证教育理念变革

字号+ 作者:采集侠 来源:网络整理 2025-08-29 18:43 我要评论( )

校服十年:双政同频共振落地,见证教育理念变革-2023年,厦门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服管理工作意见》,明

校服的质量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,校服的样式影响学生的形象和气质养成。2015年6月,国家原四部委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》,推动中国校服开启了一场向善、向美的变革。同时,国家标准委发布了《中小学生校服》(GB/T 31888—2015)国家标准,对校服产品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规范,推动校服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。

截至2025年7月,已有近20个省市发布了中小学校服管理办法;仅今年上半年,就有河北、广东、吉林等多省发布。多地出台文件明确由家委会主导校服采购决策,将选择权交还给家长,综合评估企业资质实力、服务学校数量、舆论评价、产品功能、售后服务、校服价格等因素,努力实现“谁出资、谁采购、谁决策”的权利回归。

地方实践为校服管理提供了鲜活样本,近几年产品合格率、服务满意率显著提升,上海用十年家委会参与机制为校服行业提供了一份创新、亮眼的答卷。“上海模式”让校服选购成为一堂生动的全过程民主课,实现学校、家长、学生多方满意。江苏则在省级文件中直指监管核心,各地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,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,不得存在地方保护、指定交易和行政垄断等行为;学校承担校服选用主体责任,负责本校校服管理工作的组织及实施,制定校服着装规范和管理要求,充分发挥校服德育美育作用。

厦门的转型尤为典型。早年为平抑价格、规范秩序,厦门实行公办中小学全市统一招标,由市教育局指定厂商供学校选择。随着时间推移,这种“一市一款”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。2023年,厦门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服管理工作意见》,明确校服采购权下放至学校,打破“一区一款”的限制,允许“一校一款”。新模式下,学校拥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。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、办学理念,设计独具特色的校服,将学校的精神内涵融入其中。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,还能让校服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,充分发挥其德育载体和管理抓手的作用。

校服十年:双政同频共振落地,见证教育理念变革

校服变革的过程中,“美育新政”与“校服新政”相辅相成,同频共振。2015年“校服新政”发布后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》,被称为“美育新政”;2020年,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》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美育内涵,强调美育是审美教育、情操教育、心灵教育,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,要求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,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。

2023年12月,教育部发布了《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》,明确提出“以美育浸润学校”,标志着校服完成从“管理工具”到“教育载体”的质变。该通知强调实行教师美育素养提升行动、校园美育文化营造行动;以美育浸润学校,打造昂扬向上、文明高雅、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,建设时时、处处、人人的美育育人环境。

校服的美育价值,在校园实践中愈发鲜明。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教师邹红梅认为,服装影响着我们对自我身份的认知、对世界的看法,以及自我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。

以秉承“异想天开、脚踏实地”校训的河南省实验中学为例,其校服设计以航空班为灵感,天空蓝与海洋青的配色承载着航空精神;学生春夏季T恤的领口处,巧妙融入飞机跑道元素,使校服成为校园显性文化标识。成都墨池书院小学的校服则融入立领、盘扣、水墨纹样等中式元素,与校园内灰瓦白墙、飞檐翘角的书院风格相映成趣,恰如其分地诠释了“传统与现代交融”的办学定位。

如今,校服美育价值愈发凸显,成为彰显学校教育主体性的文化标识。要充分发挥校服的美育功能,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,助力学校摆脱“千校一面”,真正实现“各美其美,美美与共”的教育愿景。(邹易)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文章
  • 高端校服定制专家!校服定制 校服订购 校服定制公司 校服采购 中小学校服定制

    高端校服定制专家!校服定制 校服订购 校服定制公

    2025-07-25 03:12